第125章 这是个早就下好的套

如果可以扩大种植的话,生产出的苹果罐头销路肯定是没问题的。

在当地这种老百姓连反都吃不饱的地方肯定卖不出去,不过像上海那样的城市,却完全没有问题。

织布厂也没问题。陕西产棉花,能够保证原材料充足。

虽然那种棉布远不如丝绸的价值高,但是岳复说的很明白,他是主要卖给军队做被装。

对此,杨玉寰虽然有些怀疑他的能力,不过她能够肯定,即便岳复没有本事卖给军队,这种基础的生活必需品也还是不愁销路的。

只是,那个生猪养殖基地,对她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词汇。

连续三年干旱,人都没有粮食吃了,拿什么养猪?

基地?听起来规模就不小,拿什么喂养?又往哪儿卖?

当然,在岳复没说之前,她是怎么都想不到以后会出现一种叫做红烧猪肉罐头这种食品的存在的。

岳复暂时也没打算告诉他,因为他也是只会吃,而不会做,还需要找到能完成这项“工程”的人再说也不迟。

如果能够成功的话,至少他的部队在今后行军作战的过程中,在伙食上也能不弱于小鬼子了。

五五分就五五分吧,毕竟主意是人家想出来的。

心思通透的杨玉寰在签完字之后很快就劝说自己接受了这个事实,似乎同时还意识到了“知识产权和价值”的初级含义。

事不可为则不为,这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杨玉寰最好的选择。

原本她就是打算拿钱消灾的,现在看来,这笔钱应该是不用拿了。

至于合作的那三个项目,不过就是三个规模稍微大一点儿的厂房外加罐头加工和织布的设备,合计也用不了多少钱。

至少,应该是在杨玉寰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那个“生猪养殖基地”嘛,说白了,不就是一个大一点儿的猪圈嘛,难不成还需要盖成皇宫?

只是现在的杨大小姐还不知道,不久之后,她就会因为这个完全在她认知之外的“生猪养殖基地”而吐血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