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日军几乎都来不及抵抗,就痛嚎出声,刀锋不仅灼痛了他们的瞳孔,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流逝的冰冷。
寒光精准而快速的划破了他们的气管和颈动脉。
在那两名日军士兵丢枪捂着脖子的同时,岳复猛地一探手扯住他们的领子,一把将他们扯进屋里,在三秒钟之内刺破了他们的心脏。
割喉这种杀人方式看似残忍血腥,但是却无法做到瞬间致死。
作为一个受过长期严苛训练且执行过近百次任务有着“西陲之狼”之称的职业军人,岳复是绝对不会允许任何意外发生的。
“杀人”这两个字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代表着罪恶,可是对于岳复来说,这只是一种技能,一种已经融入骨髓的生存技能。
轻而易举的干掉三名日军士兵,岳复却没有感觉到半分轻松。
那一身肥肉就是这具身体的最大缺点,会导致很多本可以轻松完成的动作都要慢上0.5秒甚至更多。
而这看似轻松的0.5秒,在战场上却是生与死的差别。
从干掉的几名日军军服里矮子里面挑高个挑了半天,总算找到了一套勉强能穿进去的日军军服,虽然紧的有些可笑,但遮住那身肥肉的同时,也算能抵御从四面吹进来的寒风。
至少乍一眼看去,那是个强壮型的日军步兵。
外面的天空像他的心情一样阴郁,零星的雪花偏偏飘落,却无法遮掩地上的斑斑血迹。
岳复清楚的记得,这场战役是日本人对于整个中国的试探。一年以前,他们不费吹灰之力的占领了东三省,蓬勃的野心让他们将目光看向了华夏的广袤大地。
如果没有这场战役,那么他们就不会再等五年,而是直接发动全面战争。
在和华夏发生这场冲突之前,日军大本营就试图通过这场战役来试探一下果党的态度和实力。而这样的一步步对于猎物的试探,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存在。
同样的,他们也在做着充足的准备,等到他们确定自己已经足够强壮而华夏政府足够虚弱之时,就必然是长驱直入。
但战术上高明战略上短视的日本人终究是估算错了,华夏民族能在这片山河上生存超过数以万年,凭借的,不是站在这个星球上最顶端的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流域文明,而是这个民族骨子里特有的坚韧。
他们,或许曾经失败过,但,从未屈服过。无论是东胡人,或是匈奴人,亦或是突厥,党项,金,蒙古,女真,一个个远比农耕民族强悍的游牧民族,他们兵强马壮,他们快疾如风,无数的民族在他们的马蹄下哭泣成为历史。
可最终,他们不是被华夏民族同化,就是,默默的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一次中日之战,也不会例外。
当然了,对于这次爆发在1932年1月的128淞沪抗战,,虽然最终以签订屈辱的停战协议而告终,从战略上说是果党最高层的短视,但从战术的角度上,中国军队并没有输。
中方参战兵力七万,日方五万,兵力上相差不多,双方伤亡上日方伤亡过万人,中方也近两万,几乎算是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