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港湾

西南土司带来的山货、北方难民编织的草鞋、本地渔民晒的虾皮,全部纳入统一分配。

老农张老汉分到两斤山东来的红薯,土豆粮种,手抖得几乎捧不住。

“这......这真给我们种?”

尽管对红炮军的好感与日俱增,可说到底这种替人种粮的事,总让这名老汉心底有些忐忑。

那不是之前帮大明那些地主老爷种地的佃户吗?

最后种出来的粮食,又有多少能是咱自己的?

“当然。”

赵勇帮他扎紧口袋的时候,张老汉忍不住紧张开口。

“那官府......官府收多少粮食啊,能留下五成吗?”

他知道自己这个提议很过分,可他仍是想多留下些粮食。

“秋收时官府只收三成,其余都是您的。”

张老汉甚至都做好了被拒绝的打算,听到这,不由瞪大眼睛。

“啥?三成!”

这位北方逃难迁移来的老农家汉吞了口唾沫。

“好,好啊!”

另一边,孟琏土司的少女阿兰正惊喜地抚摸分到的铁犁。

“比我们寨子的铜犁轻多了!”

“这是登州钢厂的新物件。”

一名红炮军汉子笑着示范用法,神色骄傲。

“翻地能省一半力气。”

黄昏时分,来自保定的铁匠李师傅在临时工棚里点燃炉火,如今松江府的铁匠铺子刚刚稳下来。

红袍军送来的焦炭燃烧出蓝色火焰,他亢奋的捶打第一块松江府产的铁器。

夜幕降临,陈铁唳独自巡视新建的居民区。

草屋虽然简陋,但每户门前都堆着分到的物资。

他听见屋内传来婴儿啼哭,年轻母亲哼着陌生的西南山歌哄睡,隔壁北方汉子正用山东口音讲述海上见闻。

墙角突然闪出个黑影。

陈铁唳本能按剑,却发现是个抱着陶罐的佝偻老人,不是张老汉又是谁。

“总长......”

张老汉跪下。

“远亲酿的酒,从南方送过来,咱又从北方背回来,已有六年了,别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