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回 康恩蛊惑大将军 水仙借刀来杀人

仙与凡 董兴启 5753 字 2024-05-21

女王笑而不语。

可心赶忙拿了剪刀,到院子里剪了一支太阳红。可意到她们住的配殿里拿来一块细丝娟纱和一个小药臼。可意接过花来,用娟纱包好,放在药臼里,轻轻去捣。不一会,便有汁液从娟纱里渗出来。

可心拿来一支干净的小毛笔,蘸了臼中汁液,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女王的指甲上。立时,指甲鲜红鲜红的,十分艳丽。女王翻覆着手指,欣赏着,好不开心。

夜晚歇息时,女王再看手指,十个指甲上颜色已经很淡很淡,几乎看不出染过。第二日临上朝时,女王又伸开十指观看,见指甲又开始变成了淡淡的红色,心中好不欢喜。

自此,女王六七天就让可心她们给自己涂抹一次。每日里,十个指甲总是变幻着颜色,女王常常不自主的欣赏,也冲淡了忧思。可心、可意心里又得意,又欢喜。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不觉间,三个月过去,百尚书监建的寺庙已经竣工。女王御笔亲书“三仙庙”三个大字,为寺庙赐了名。

早朝上,女王向众朝臣讲了定于七月一十六日,携朝中部分官员御驾亲临,为“三仙庙”揭幕之事,并旨命百尚书主办有关事宜。没想到,杜大将军又劝谏道:“陛下,臣斗胆谏言,陛下斥巨资兴建三仙庙,已是不合朝廷规制。再携文武百官,御驾亲临,为一个三仙庙的揭幕而兴师动众,大张旗鼓,更是不合礼仪。望陛下三思。”

女王道:“大将军,自先王,即尊崇佛教,才有今日我女儿国万民崇仰,克己信奉,佛教大盛之局面。荷姑行善积德,得道成仙,乃举国之楷模,亦为我女儿国之幸事。朕大力宣扬,促百姓效行,达树我国之新风,固先王江山之目的,有何不妥?”

杜大将军道:“回禀陛下,陛下推崇佛教,扬善抑恶,臣无异议。但陛下如此浩大声势,臣却不敢苟同。陛下御驾亲临,还要携文武百官,此等规模,已达到为先王佛仙殿揭幕之规格,臣以为着实不妥。”

女王道:“大将军此言差也。朕御驾亲临,是为了尊崇佛道,而非只是为那荷姑升仙。再者,朕正是以此行,昭示举国:朕唯善唯德是崇,使我女儿国上行下效。若是仅有口头宣扬,而无实际行动,则难成效果。朕决议已定,望大将军勿再阻挠。”

杜大将军还要再劝止,梅太师见女王言辞严厉起来,怕杜大将军再言,女王会生怒,赶忙劝道:“大将军,陛下用心良苦,请大将军放眼长远,莫要拘泥于一些规制之中。陛下此举圣明,臣遵陛下旨意。”

杜大将军见此,只得悻悻不再言语。

杜大将军下了朝,回到大将军府,气得直回了后府。

康恩见大将军一脸的气愤,关心的道:“大将军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让你这样生气?”

杜大将军忿忿地道:“陛下越来越过了分。竟然一而再地不听我大将军劝阻,执意要御驾亲临,为荷前村的三仙庙揭幕。”

康恩劝慰道:“大将军何必为这事生气?陛下去就去呗。”

杜大将军道:“你不懂。陛下要为一个小百姓如此大摆排场,岂不是有失朝廷威严,乱了朝廷礼制和纲常,遭人耻笑?”

康恩又劝道:“大将军,陛下入主王宫时日不长,可能对宫里规矩还不太了解。”

杜大将军不以为然的道:“什么不了解?陛下做了这么久的京都府丞,官场规矩怎会不知?”又忿忿地道:“陛下做府丞时,处事是那样的谨慎,对我是那样的谦恭。可自陛下登基以来,却如同变了一个人,连我大将军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大将军直是叹息。

康恩笑道:“现在天下都是陛下的,当然不用像以前那样了。再说,哪个国王不是这样?你又何必为这生气?万一气坏了身子,多不划算?大将军消消气,到晚上我好好让大将军快乐快乐。”

杜大将军听了,脸上有了些笑容,感慨的道:“知我心,解我意者,还是你康恩啊。”

七月十二日辰时,女王携朝中文武官员等出了京都城。你看这队伍:最前面是九十九名腰挎长剑的御林军士开道;随后是九十九名旌旗手,各执一面旌旗,旌旗迎风招展,哗啦啦作响。旌旗后是女王銮乘,几十名宫人簇拥前后;女王銮乘后,是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二三十名朝廷官员;再后是女王赏赐给荷妮的牛马及车辆等。最后又是九十九名御林军士护卫。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百姓们攒头争看,艳羡不已,无不交口称颂荷姑功德。

沿途州县官员,无不出城老远迎驾。

七月一十六日上午,女王驾临荷前村,来到“三仙庙”。三仙庙坐北面南,共有三进院落,每个院落又都是五间正殿,东西各三间配殿,相互间形成四合院式布局。大门位于三仙庙正南,气势宏伟。大门上方,镶嵌着女王御笔亲书的“三仙庙”三个鎏金大字。第一处院落的大殿上,悬挂着女王亲书的“三仙殿”鎏金匾额。大殿正中供奉着荷英、李友朋和韩玉树三尊坐姿塑像,每尊塑像都贴了金箔。

女王在可心、可意等众宫人的簇拥下,带领着大臣们走进三仙庙大门。州县官员、荷员外等众百姓跪在庙门外听候召唤。

女王走进大殿,站在三尊仙像前。三仙庙的两位主持走过来,向女王呈上已经燃着了的檀香。。

女王手持檀香,向着仙像作揖,道:“柳艳进香,敬献仙人,愿仙人在天宫过的逍遥自在。若有一日仙人垂怜,能驾临寒宫,柳艳愿与仙人促膝,诉说衷肠……”

大殿外,众大臣见女王如此,无不虔诚拜谒。

女王上完香,走出大殿,立于台阶之上。御侍们赶忙抬来椅子,侍女为女王撑起宝伞。女王在椅子上坐定,道:“荷丽听旨。”

御侍官走下两级台阶,立于第三级台阶上,向寺院外高声呼唤道:“宣荷丽觐见——”

荷员外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从庙门外一路小跑进来,还没来到台阶前,就下跪叩头,道:“小民荷丽,叩见我王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女王道:“荷丽,朕赐你‘荷前村’为‘三仙庙’村。旨命你日日为三位仙人进香,不得怠慢。”

荷员外忙叩头道:“小民遵旨。”

女王轻轻挥了挥手,道:“下去吧。”

荷员外忙叩头谢恩,躬身退去。

女王又道:“荷妮听旨。”

御侍官复又走下两级台阶,高声呼唤道:“宣荷妮觐见——”

荷妮诚惶诚恐,从庙外快步走进来,来到台阶下,俯身叩头,道:“荷妮叩见陛下,祝我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女王道:“平身。”

荷妮道:“谢陛下。”然后站起身来。

女王向荷妮招着手,亲切的道:“来、来,到朕身边来,让朕看看你。”

荷妮战战兢兢地走上台阶,女王伸手拉住荷妮的手,望着荷妮的眼睛,点着头,道:“果真如此。”女王抚摸着荷妮的手,又亲切的道:“你母荷姑,行大仁大义,救人于危难之时。其乃我女儿国官兵百姓之善良楷模,道德典范。朕望你传承荷姑之美德,仗义行善。”

荷妮感激涕零,跪下来,道:“荷妮遵旨,荷妮定不负陛下栽培……”

女王点了点头,牵着荷妮的手,道:“起来吧。”。

庙门外的人们偷偷瞧见,无不被女王和蔼可亲,礼待百姓之举而感动,暗暗称颂女王慈怀、圣贤。也为荷妮能受到女王陛下这样的爱护而羡慕。

女王松开荷妮的手,坐正身子,道:“荷妮听旨。”

荷妮赶忙走到台阶下,跪在地上,道:“荷妮在。”

女王道:“朕赐封你为‘千户郎’,赐你良田一千亩,白银一万两,耕牛二十头,良马十匹,马车十辆。并赐你永不纳税。”

荷妮听了惊愕不已,片刻才忙不迭地磕头道:“千户郎谢我王陛下恩典,祝我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庙外的人们听了,无不惊愕、艳羡。

女王赐封之事轰动全国,女儿国官兵百姓无不以荷姑为榜样,争相效仿。举国上下,行善守德蔚然成风。

荷妮得了女王封赏,一时富甲一方。但其并未安于享乐,而是将女王赏赐的银钱买了耕牛、农具,雇了大批农民,响应女王号召,倾力开垦荒地,同时建造水车,修筑水渠,引荷河之水灌溉,仅几年时间,就开垦土地万亩。这些土地又能得到荷河水浇灌,都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荷妮一跃成为女儿国拥有土地最多的大地主。

荷妮又用卖粮所得,在荷河南岸修建码头,开设商埠。开埠后,商贾如织,运输繁忙。不几年三仙庙就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商埠,来此经商之人络绎不绝。荷妮也因此富甲天下,成为女儿国最最富有的大财主。

荷妮不忘初心,依然勤俭持家,乐行善事,每见贫苦之人,便加施舍;每遇灾害之年,就开仓放粮。方圆数百里无人不知三仙庙有一位仁慈的富女子——荷千户郎。国外年轻男子,纷至沓来,上门求婚。荷千户郎终选得一位中意郎君结为夫妻,婚后生了一女一子,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这是后话,不表。

回头再说杜大将军,假装抱病卧床,没有随驾去荷前村。她见女王起驾离开京都城,只留梅太师在朝中主事,便不再早起上朝,日日与康恩耳鬓厮磨,缠绵不休,睡至日上三竿才起床。

这日,他们又赖在床上,杜大将军感慨的道:“还是这日子过得舒服,想起就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康恩抚摸着杜大将军□□的身体,道:“大将军昔日若是被赐封为国王,整个天下都是你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比这还舒服十倍、百倍?”

杜大将军呵斥道:“你净胡说,这种话要是被外人听到,那还了得?”

康恩道:“大将军,这不是没外人吗?再说,你是护国大将军,手里又有先王赐的宝剑,谁敢怎么着你?干么这样害怕?”

杜大将军道:“你不懂,你说这种话,就等于有不臣之心,谋反之意。被陛下知道,是要杀头的。”

康恩不以为然的道:“大将军,你太过小心了。当初若没有你向太师呈请,极力主张铲除春尚书,陛下能坐上国王?她应该感激你才是,怎么能治你的罪?那不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杜大将军道:“你好大的胆,越说越不着调了。”

康恩道:“大将军,我讲的都是实话,陛下原来不就是你手下的一个府丞?佛仙殿是你主持建造的吧?铲除春花也是你主张的吧?所有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就应该你做国王,是她捡了个便宜。”

杜大将军听了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但事已至此,再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于是悻悻的道:“你不要再胡说了……”口里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却

生出不平衡来。又叹息道:“这都是命……”

康恩道:“大将军,你还信这个?”

杜大将军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怎能不信?”

康恩却不以为然的道:“大将军,命运是自己拼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