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之道

作为掌管一地的一把手要担得的责任之重非是未入仕之人可以想到的,正七品的知县能量比正五品的同知都大得多,这种官不好干。

“依姑父看,侄儿是否能担得起知县一职?”

贾政再次沉默,良久才继续。

“你的履历对知县而言够也不够,身份方面超了经历方面短了,若你捐知县职圣上看在哪方面上都不会拒绝,但这官好做也难做。知县职位好得,干好知县一职却是十分不易,你谋别的官职做得好是你的,做得不好也有上官顶着,但地方长官做得不好那便是板上钉钉无法推诿的了。”

贾政摇头不看好王俭想法,平民科举出身任个知县是个好出路,做得再不好也是地方长官,做得好了被人注意到仕途也能有些发展,但对于他们这等人家,想升的话熬个资历求个关系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冒在圣上那儿留下不堪大用印象的风险。

如果是几十年前的四大家族自然不用从知县做起,王俭心道,按照现在的形式,他靠家族谋个五品官过几年升上去了早晚也是被雍正爷找个由头撸下去的命,还不如从低等官做起,实实在在做些事情,有个实干官员的名头最后还能落个善终。

“我也不过是这么一想罢了,正如姑父所言父亲也有此担忧,这次让我回京一是向各家叙旧二也是存了历练的心思。”

“历练?是否定了地点?”

“既是历练则不该离得太近,但离得太远出了事情也不好处理,父亲的意思是定为河南。”

在决定第二条逆命而行的路后王子腾便为王俭制定了自下至上的做官路径,给皇帝留下好印象难,甚至很容易适得其反,但给皇帝宠信的臣子留下好印象是可以谋划控制的,由宠信之人为中介再认识皇帝,以当今圣上爱则愿其生的性子定会先入为主多了份偏爱。

以王俭对清朝为数不多的了解和王子腾对当今局势的研究,现如今最被皇帝宠信的几位大臣有怡亲王,年羹尧,隆科多,岳钟琪,张廷玉,李绂,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

其中怡亲王身份高贵又是雍正爷唯一认可的亲兄弟,一举一动皆在天子眼下不是好接近的。

年羹尧隆科多岳钟琪三人,就是不考虑过两年年羹尧隆科多会被厌弃的事这三个也是不能接近的,王子腾本就是武将掌握一方军权,他的儿子再去接近其他有军权的官员,目的看上去实在是有些不单纯了。

张廷玉在康熙朝便是重臣,加上王俭所知的历史这人是三朝元老,凭借不偏不倚的绝对中立辅助了三任皇帝,这种人根本没有可能作为接近皇帝的梯子。

李绂正统科举进士出身,当下清流领袖,和武将勋贵天生立场对立,王俭硬靠上去贴不贴冷屁股不说,只怕没近身就被对方当作别有用心之人。

鄂尔泰倒是不错,只是现今在内务府任职,要想把他做梯子那也要谋个内务府的官职,事好办但是这么一来还没见到对方就打了八公四王一系的标签,也就失去了从下向上的意义,因此这人也被否定了。

剩下两位,田文镜和李卫,这两个人可是名人,从本朝而言这两位自雍正爷上位后异军突起青云直上,就后世而言,只要讲到雍正绝对跑不了这两位,正史也好戏说也罢,这两位绝对是重量级的。

按王俭本身的想法他是想跟李卫的,但提出来被王子腾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