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等就是两个月,二圣銮驾回京,叛军烟消云散,老太太生了一场病,正缠绵病榻之际,忽然令王熙凤开始操办宝玉同黛玉的婚事。
贾琏只是不解:“老太太也着实着急了些,圣驾才回来,咱们家尚未论功行赏呢。再说今年城里城外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操办时也热闹不起来。”
王熙凤和平儿却知道这婚事中的门道,正是因为今年乱子太大,老太太又一病,心中更加难安,唯恐不早早定下,等她撒手去了,变数更多,故而拖着病体也要事事过问,更拿出自己的私房来贴补,就是怕委屈了宝玉黛玉。但她二人去不好说得太明白,只是将这一茬敷衍过去。
贾琏却仍旧叮嘱她二人:“你们操办婚事可要精心些,咱们府里热闹些倒没什么,但这次平叛方妹妹立了大功,出尽了风头,多少人都盯着咱们家呢。”
平儿便道:“宝二爷和林姑娘都不是计较这些俗事的人,倒也好办。”
王熙凤哼了一声,“你听他的意思,只有我是俗人一个,最爱热闹,怕我惹了人家的眼。”
京城之围过去后,王熙凤与外界通了消息,得知外放做九省检点的叔叔王子腾不日就要回京述职,说不得也要升迁,自认为有了底气,便不再伏低做小。
反而是贾琏,虽经过三姐谋了老家金陵那里江宁县的实缺,却仍要王子腾扶住,此刻听出她话语之中的酸意,一叠声地赔罪。
“叛军第一日攻城时到咱们家来避难的叶维语你可见了?他可真是运气好,因是去岁的榜眼,做了一年翰林,他表哥冯紫英又对三姐儿有恩,已走通了戴权的路子点上了金陵的同知。真是羡慕也羡慕不来。”
王熙凤却不想多理他,仍旧去忙宝黛的婚事。
黛玉成了待嫁的姑娘,多在潇湘馆中绣嫁衣。因为老太太还病着,婚期又紧张,府里府外多有冲喜之说传出,她虽不为这事所扰,却甚为忧心老太太的康健,常常一天也动不了一针。
还是宝钗来此看她,发觉了异样,才悄悄告诉薛姨妈,又说动了老太太,抛下世俗规矩将黛玉接到荣禧堂去,祖孙二人日日相伴在一处,才安了黛玉之心。
也正因为府中的仆役都好好整治过,宝黛这对未婚夫妻常常见面,府里府外一丝流言都没有,这桩婚事也算是在这个多事之秋中唯一的安慰。
二圣回京后,清查叛党余孽,株连之风盛行,不少人都求到三姐这里,她为了保住无辜之人,整天在外东奔西跑,种种利益交换之事数不胜数,付出了大半家财和尚未兑现的军功,又有神武将军等相助,也勉勉强强保住了小部分人。
她竭尽全力,却挫败不已,好在有师父计磊,神武将军冯唐一直安慰开解她,三姐这才收拾好心情,来参加黛玉的婚礼。
如今朝中暗流涌动,但在大多数不知情的人看来,贾府声誉日隆,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正轰轰烈烈。三姐同宝钗探春等为黛玉添妆,又起哄看了黛玉的嫁衣,出来后却见平儿等在一边。
姑娘们心中有数,均不多问,看着三姐同平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