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游子归乡

很快,她自打嘴巴。过了一夜,凌晨在一个小站台,她亲眼目睹有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出来的饼干被周围的人群一瞬间抢光。

其实不是人实在,而是所处环境不同。

后面一排排的硬座车厢内,很多人拖家带口让原本就客满的车厢内走廊上,更是密不可分挨挤在一起,从而也让人们上下车开辟了新战线——从车窗出入。

天寒地冻的季节,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打开了始终紧闭的玻璃窗。只要一想到漫漫长夜、黎明破晓,刺骨的北风钻入车厢,不由得让人打起寒颤。

那天之后,她被张国庆禁足不准离开车厢半步,因而周娇她再也没法去观察车窗内外的动静。

随着列车一路上在沿途的小站停停开开,很快她又发现以往一路叫卖的小贩几乎消失不见。

幸好火车上的餐点还是有供应,否则一路上不方便使用空间,他们夫妻俩真要啃着干粮到家。

再漫长的旅途,终有终点站。一路上心惊肉跳,终于安全抵达省城。

张国庆夫妻俩人告别了新结交的老幼朋友,怀着迫切不安的心情,一抵达省城,再也顾不上先去探望赵传光他们,一路赶回县城。

故乡还是那个魂牵梦萦的家乡。熟悉的方言、熟悉的长烟斗、熟悉的大嗓门。少了一份往日的喧闹,多了一份庄严。

事隔几月,再次踏上熟悉的土地,他们已经是游子归乡。

站在大门前,张国庆深吸了口气,高喊着,“爹、娘,我回来了。”

是啊,回来了,我的爹娘,我的父母。

忙忙碌碌中,过完平安生日,日子过的更是飞快,转眼又是岁末年尾,这学期已基本结束课程。

风雪中迎来虎年,人们期盼虎虎生机,更希望新的一年能扭转乾坤。

百姓之求,无非是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可据同学们购买火车票所见,情况不容乐观。火车站售票点内北上列车差不多一票难求。

张国庆得知后,特意挑了个时间上站台联系刘明。接连去了两次,终于守到对方的车次。

俩人来不及寒暄几句,刘明就建议他们一家人年前别回老家。一是孩子小,今年天气比起往年特别冷;二是有不少逃荒的人偕老带幼。引起的卫生与安全隐患太多,还不如等来年开春再走。

还没等张国庆做出决定,张爹一连来了两封信,让他们一家人别回去,开春后他们老两口立马上京。

两封张老二代笔的家书,让张国庆心急如焚。不这么密集来信,他还能安慰自己,可异常一出现,他是坐立难安。

为何让他们一家人别回去?半年未见,他爹娘不想念自己这老儿子,理也通不过去,是否家里出事,还是又有人做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老二的书信表述不清,惹得他差点骂娘。通讯不便,再次让张国庆懊恼不已。

好不容易熬啊熬,熬到学校一放假,他立马取了粮票,计划出行。妻儿安全在京,他一个大男人有什么不能远行。

远在东北的父母,那对报喜不报忧的父母,始终信任他的父亲,偏心他到天际的母亲,他怎么舍得下,如何放得下心。

张国庆将妻儿拜托给老丈人,顾不上休息,拿着车票,背起行李赶往车站。却没发现有那么一个人始终笑眯眯地不阻止不插言。

看着女婿快步离开,周孝正无奈地瞪了眼女儿。想骂又舍不得,想留又担心孩子偷偷溜走更是不安全。面对自己的女儿的倔性子,他是束手无策。要是儿子,他早就一脚踢过去,可娇滴滴的宝贝,算了吧。

周孝正指使开警卫员,带上女儿偷溜着上车,亲自送她上车站。一路上,他是操尽心,反复叮嘱她小心行事,拉着点毛头女婿,别让那傻小子热血冒头。

说内心话,他不担心自己家女儿,倒是软心肠的张国庆让他担心呀。正义感十足的人往往死得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