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年节

这话他也不好说。他儿子的压岁钱还有更多在他老丈人那,要不是怕树大招风,估计会吓倒县城邮局里的人。

张国庆转移了话题,问起今晚自家人去村里带什么礼物过去。要不然这么多人过去还真不好看。

张母听了呵呵直笑。她可是早早就准备好口粮交到村里,这傻孩子更忘记了自家可是捐了老母猪和不少鸡。

吃晚饭钟声提前响起,张爹领着一大家子来到食堂。

此时食堂异常热闹,如同往年举行祭祖大礼。

几十张桌子挨挤在一起,每张桌上摆放四大件,肘子蹄子大杂烩、红烧鲤鱼、排骨炖萝卜、母鸡蘑菇汤、猪肉酸菜炖粉条、地三鲜。

难得的丰盛年夜饭,让人忘记了忧愁,男女老少高兴的眉开眼笑。哪怕排骨炖萝卜里面都是萝卜,哪怕母鸡炖蘑菇里面只有一两块肉,哪怕红烧鲤鱼为了喻意不能开动,可依然阻止不了大家过大年的喜悦。

村里唯一存留的一坛子酒孝敬了上桌的长辈们。爱闹的年轻人倒上热水当酒,苦中作乐。

厨房里干活的大娘大婶们抬着几个木盘出来,里面是主食窝窝头和玉米饼。大人五个窝窝头,两个玉米饼;孩子两个窝窝头,两个玉米饼。幸好玉米粥晚上管饱,总算有点过年的喜气。

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额外多了一个馒头两个粘豆包。

一时之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喊大叫,生怕错过。那着急的模样,引得周围人们哈哈大笑。

真要让周娇说,这还不如以前的杀猪菜实在。可大家图的就是高兴,图的就是团圆,图的就是过大年的乐趣。

张家村年前的一场围猎有个好处,比起别的地方,靠山的人家不会太缺油水。因此这会大家尽量的将桌上可数得着的肉块、骨头全夹给孩子们吃。

大人们谁也不愿意伸手进去。就连村里一些极品,这天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引得大家反感。

这天是孩子们的节日,是千百年来长辈们守着儿孙的团圆日。

家有长辈,省下一口肉,乐哈哈地看着自家儿孙,何尝不是一种爱。

除夕,是千家万户的团圆日,这年的除夕成了全村的团圆节日。

老当家的老队长在杀年猪那天,就已经打算今年好好过个年,去去晦气,希望来年收成好,特意留了一头猪上大年夜。

张家村公共食堂内,村里的不少大小媳妇在厨房开始忙个不停。一个个亮出绝招,决定凑齐必有的四大件里的肘子、鲤鱼、排骨、鸡。肘子不够用猪蹄凑,母鸡斩开小块多加蘑菇,排骨不多加萝卜。

一阵阵的香味飘出,让村子孩子们全围着那吸着鼻子一个也不愿意离开,眼巴巴地等着天黑。

老队长拿着长烟斗,村里村外转了一圈,闻着空气里的香味,他满意的点点头。可心里琢磨今晚饺子迟点上,让大家先肚子填点油水,要不然还真不够大伙吃一顿。还有不多的豆包、馒头分给孩子们算了,大人们就凑合着窝窝头。

望着眼前一群留口水的孩子们,抬头看向后面,他慢慢地出了食堂,这祭祖大事还得跟老族长他们几个商量合计。

辞旧迎新,过了今天又是新的一年。张家村众人体会不到老队长的忧愁,家家户户皆开心的贴年画,贴门联,挂挂钱,贴窗纸,怎么喜庆怎么来。

周娇更是乐在其中。此时,她乐哈哈的捏着一张“粮食满仓“的红纸贴在粮囤子上,看着里面空空如也,别出心裁的往里面放上一笸箩的五色杂粮。自行车上的“出入平安”,鸡圈上面的“鸡蛋满满”,她是能想到就贴上。

站在院子,周娇看着墙壁、房门上面红红的福字,看着窗户上红红的窗纸,再看看在院子里玩雪穿着一身红的儿子——这浓浓的年味透着喜气。

张国庆从厨房出来,看着乐开花的周娇,会心笑笑。

“儿子,先别玩。我们收拾东西去老院。”

平安见到他,高兴地扑倒他身上。

张国庆欢快地抱着儿子转了几个圈,拥着妻子,往客厅走,“今晚去村里吃过年饭,我们要不要带东西过去?”

“等会问爹娘,看老大老二两家怎么处理。我们随他们的礼再添上一些,千万别出格。今晚真得不用陪爹娘守夜?”

“过年不在家守夜,我总觉得不对劲。等一下问爹娘要不要过来,不来就算了。村里老队长也是让大家早点吃了年夜饭,每家端碗饺子回去守夜。”

周娇提上给张爹张母准备的一身新衣服和四色礼,笑道:“晚上我们不在老院,估计他们会来我们家。先去看看再说。”

“给爹娘他们的压岁钱包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