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樟木寨

乡村直播间 山村户口 2214 字 2024-05-18

“那些到了年纪的孩子,都咬牙让他们去上学吧!村里学校条件太差,我们也想办法弄好点。梁镇长上次也说,教育就是根本。现在外面,你没有点知识,出去也是做苦力。”中年人又说道。

他们村子的教学条件,是全镇最差的。学校只开设四个班,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以及三年级。到了四年级,孩子们如果要继续读书,就得去其他村子,或者镇上的学校就读,还得住在学校,一周只能回来一次。

学校里面,只有两名老师,一位只有初中文凭,另外一位是读过高中的。

在他们这里,八岁的孩子都有可能还没有入学就读,镇里的领导曾经批评过的。但没办法呀!孩子是别人家的,有些村民觉得读书浪费钱,或者说孩子没必要去学校那么早,你总不能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着他们去上学吧?

“这两天,我跟各位当家的商量一下吧!尽量都让孩子去读书。不过,我估计悬。”老村长自己知道自己村里的事。

学校才多大?村子的孩子都跑到学校去,学校装不下。

另外,村民们吃饭不成问题,有吃有住有穿,但就是没什么存款。读书可都是要花钱的,尤其是他们村学校小,四年级以上的孩子都要到外面去住校,那才是花钱。

“前段时间,吴镇长跟我说,想办法给我们村子招支教的老师,然后政府拿出一点钱,将村里的学校扩大一些。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一直在村里读完小学。”正是有了吴副镇长这些话,才让这个中年人心里有改变村子现状的想法。

“吴副镇长真这么说?”贺志豪老村长一愣,然后一喜。

中年人苦笑:“可不是?三伯你都多久没有去镇里开会了?”

这一年来,老村长上了年纪,不方便总是出去,开会基本上都是他代表村子的。于是,吴副镇长有话只能跟他说。

“那你得问清楚,不然我说服各位当家的也没有用呀!”

{}无弹窗距离金垌村十多公里远,那儿也是茫茫一片大山。在山中的一片峡谷,依稀坐落着一些简陋的房屋,主要以木屋为主,颇具民族色彩。

这里,就是樟木寨,因为周围林木多以樟木为主而出名。

他们这里,水土其实是很好的,这村子的先人给后代选择了一块好的繁衍地。可是,如今都快要与世隔绝的地步,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是要落后的。

在黄石镇那么多村子里面,樟木寨是最穷的地方。外面没有女子愿意嫁进来,令人惊奇的是,这村的村民生活安于平淡,说不好听点,那就是不思进取。

他们的村长,是村里的一位八十高龄的族老,一把年纪,却十分精神。或许,跟这里的好环境有关,村里的人都很长寿,黄石镇超过一百岁的老人都在这里,一共三位。可以说算是黄石镇的长寿村。

太阳落在西山,老村长伫立在水田边,望着这与世无争的村落出神。

在外界,这里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没有什么纷争,大家生活过得优哉游哉!不算富有,但温饱也从没有问题。

老村长贺志豪知道,老一辈的是没什么奋斗的心思了。然而,年轻人逐渐有了别样的念头,希望走出大山,创造财富!

别人家的不说,他家的孙子读了高中之后,怎么劝都不肯回来。

在他们老一辈的眼力,只要老老实实守着这片土地,那就足够,没有必要到外面闯荡。

“三伯,我觉得我们村子也是应该改变一下了。咱这些中老年人就算了,但年轻人,也让他们多出去走走,不是什么坏事。你们我们镇,现在也繁荣起来,就只有我们村一成不变。上次我跟您到镇上开会,书记就说过我们村的问题。”一个中年人来到老村长的身边说道。

在这个村里,他也算是一个村干部。虽然是村干部,但因为村子不思发展,也没什么纷争,村干部几乎就是一个虚职。

老村长皱眉,望着挡住外出方向的大山,吧吱了一口旱烟,苦笑道:“年轻人的事,就随他们吧!我也管不了了。你说得也有道理,穷还不知道思变,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