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林怡然对上官淑兰说道:“淑兰,和你爷爷一起回去,和家人道个别吧,我们后天早上准时出发。”
“多谢王妃体谅。”
“去吧。”
“是,王妃。”
上官祖孙二人披着月光回到了上官府。
上官夫人一直担心女儿,见女儿跟着老太爷回来,非常欣喜,“见过父亲!”
“嗯!”
“父亲,怎么样?”上官老爷问向老父。
“什么怎么样?”
“王爷是如何敲打你的?”上官老爷问道。
上官老爷意味深长一笑,转头问向长孙,“乐儿,你觉得呢?”
上官乐驹略加思索:“将离宣城,夏王爷动作频繁,或表扬或杀鸡敬猴,到爷爷这里,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嘱托爷爷管理好南宁。”
上官明才点了点着,“老大听到了了吗?”
上官老爷既尴尬又欣慰,“父亲……”
上官明才说道:“夏王爷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扬长避短,无往不利,宣城,至少在近三十年不会易主。”
“父亲……”
“爷爷……”
“除非……”
“除非什么?”上官老爷看向老父,等待答案。
上官乐驹回道:“我明白爷爷的意思。”
上官明才点点头,“知遇之思,爷爷会报,上官家族,却只能以民生为根本,不偏不倚,方是立族之根本,乐儿你懂吗?”
“孙儿懂了。”
“说给你父亲听听。”
“是,爷爷。”上官乐驹对上官老爷说道:“父亲,无论谁执政,我们只为与民安息的王爷将相服务;无论谁想来拉拢我们,我们只以民为根本,不参与任何派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上官家族永保平安。”
上官老爷颔首,“为父明白了。”
上官明才朝长孙女看过去。
上官淑兰马上行礼,“孙女也明白了。”
“只有不偏不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上官明才重复了长孙的话。
“孙女谨遵教诲。”
上官明才严肃说道:“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没有任何根基,但我希望,十年后,你能在你所在地方,拥有自己的根基。”
“孙女定当用心经营,为自己打下一片天。”
“这就对了,你虽然是女儿身,可爷爷从不觉得上官家的女儿会比男儿差。”
“孙女定不负爷爷期望。”
“爷爷能给你的就这些了。”上官明才感慨说道。
“爷爷……”上官淑兰抬起眼,眸中含泪。
上官明才亦同样含泪颔首,“人生路漫漫,望我上官子孙能一生安稳。”
“是!”上官家人齐齐回道。
临别在急,上官夫把为女儿准备的东西都拿了出来,“乐儿,安排马车,把这些东西送到将军府。”
“母亲,不要,你们留着自己用。”
“孩子,别推迟,这是我们的心意。”
“母亲……”上官淑兰抱起母亲,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
宣城某处深深的胡同里,一群黑衣人聚在一起,低声耳语。
“姓夏的终于离开宣城了。”
“这次我们应当有机会了。”
“这个要问老三,你打听的怎么样,我们有没有机会下手?”
“我打听了,先头大军已经先出发了。”
“多少人?”
“五万。”
“听说有十万大军随他回阳城,还有五万呢?”
“听说滞后三天出发。”
“他自己不带兵?”
“据说只有三千人跟随。”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有人说道:“这三千怕是精锐吧。”
“那肯定的。”
“老四,你打听到他们走什么路线了吗?”
“具体没有,但听人说,他们必经佑福,要在太平寨停留。”
“老幺,把路线图拿过来。”
“是,老大。”
被称作老大的人仔细看了路线图,摸着浓密的胡子咂了咂嘴,“这次我们一定要成,这样不仅有银子拿,还能为自己血耻。”
“老大,这天下眼看就要姓夏了,我们这样……”
“小瘪三的,赶紧给我滚……”
“是,是……”
“咱们这些人,管他江山姓谁,还不是照样做营生,否则怎么活下去。”
“是,是,老大。”
夜渐渐夜了,盛硕亲自去上官府接回了小妻子,马车上,一直拥着小妻子,安慰双眼已经红肿的妻子。
“别哭了,淑兰,眼睛都肿了。”
上官淑兰还是低声啜泣。
哭声让大老粗盛硕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安慰。
慌乱无措的样子,倒是逗乐了上官淑兰,她娇嗔的捶了盛硕的胸脯,“你干嘛呢?”
“我……,你别哭了,哭得我心疼。”
“甜言蜜语。”
“没,是真的,你摸摸……”盛硕拉起妻子的小手放到心口,“你看看是不是?”
上官淑兰又锤了一下,“隔着衣服,隔着肉,我看不到。”说完不满的撇了他一眼。
妻子眼波横流,温婉可人,盛硕傻笑一声,“兰,我会对你好的。”
上官淑兰仰起娇嫩的小脸,轻轻回道,“我也会对你好的。”
呃……
盛硕觉得这回答好像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不过这只是一瞬间的念头,妻子钻到他怀里,他没空去想,享受妻子的温存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盛硕小两口带着上官家为女儿准备的东西回到了将军府。
盛硕以为老娘睡了,居然还坐在正厅里等着。
“娘,你还没有睡?”
“怎么睡?”盛氏刮了一眼娇弱弱靠在儿子身边的媳妇。
屋内
郑氏抹着眼泪,“天儿,你不能不管你妹妹,她是个娇弱的公主,被坏人抓去,如果再不去救,怕是……”
陵太子端着酒杯,一人喝闷酒,好像没听到郑氏喋喋不休。
“天儿,你有没有听到为娘的话……”
“你……”陵太子刚想发火,嘉莲进来,他收敛起戾气,“什么事?”
嘉莲看了眼神色阴沉的陵太子,陪着小心,伸出手中的信:“在院子里发现的,好像是你们汉人写的字……”
陵太子看向信,信封上写着:郑昊天亲启,过了好一会儿后才伸手接信,慢腾腾揭开信,刚看到第一行,神情骤变,连忙完全抖开信,信上写道:请哥哥安,明和……
“明和,是明和……”陵子激动的叫道。
“你妹妹的?”
“嗯!”
郑氏激动的连忙走到陵太子边上,伸手要抢信,“让娘看看,明和在哪里?”
陵太子避开了,“娘,我看一样。”
“哦,哦……”郑氏不再跟儿子抢信,“她说什么?”
陵太子快速看信,看着看着神情呆滞,看信的手垂了下来,喃喃自语,“她竟嫁给了凌飞扬的嫡幼孙?”
“凌……难道是大将军凌飞扬。”郑氏欣喜万分,向陵太子确认,可陵太子如同呆住了一样,好像没听到她的话。
“竟已嫁人了……”陵太子嘴里似乎只有这一句。
“嫁人好啊,嫁人好啊,又是嫁给大将军的孙子,他们本身就婚约,真是太好了!”郑氏没有注意到儿了的异样,仿佛卸下沉重心事,轻松了许多,对于在宫中一直受苦的她,她觉得人生满足了,高兴的双手合起,自言自语道:“我去谢谢神灵。”
嘉莲避开身,让婆婆离开了正厅,她不解的看向男人,为何妹妹嫁人,哥哥不高兴,难道所嫁非人?她不解,说句:“我去舂米了。”说完,抬脚出了正厅。
空荡荡的正堂里,陵太子的脸更阴沉了,难道将来的皇帝是陵齐轩?不……不可能……要是我去凌齐轩,他会不会帮我复国,如果他帮了,那是不是……
老太平寨
清风多了一个玩伴,整个人活泼了不少,带着他的小伙伴不是上山采蘑菇,就是下河捞鱼,小日子过得惬意极了。
“陶淘,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好极了。”
“我也觉得是。”清风得意极了,问道:“你们是如何找到这里的?”
“陶大人告诉我们的。”陶淘回道。
“陶仁泉陶大人?”
“嗯,是的。”
清风好奇的问道:“你姓陶,难道跟他有关。”
陶淘笑道:“是,我是个孤儿,陶大人见我没有姓,就让我跟他姓了。”
“原来是这样。”清风笑道。
“你了是孤儿吗?”
清风点头,“是,我父亲是个小校尉,战死在沙场,我母亲带着我流浪,为了省下口中的吃食给我,就……”
陶淘见清风很伤心难过,伸手拉住他的手,“你至少知道自己的根,我连根都不知道。”
清风不好意思的挠一下头,“我们不说这些难过的事了,我们去挖野菜。”
“好。”
两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挖野菜了。
站在小山头,山真道人看向山脚:“两个小僮倒是可爱。”
看不见的白眉道人连忙说道:“你离开了,这舒服的小窝可就归我了,我不客气的。”
“哈哈……”山真道人笑道:“归你就归你,等我回来时,再让太平寨的人帮我建一个就是。”
“还没走,你就想着回来,难道这次出行,时间不久?”
山真道人捋须看向天际,“这个说不准,但我肯定要回来的。”
“回来好,回来好,咱们作个伴,一起下棋,一起爬山、散步,多美!”
“嘢,两个老头,我怎么感觉浑身发冷。”
“哈哈……”白眉道长大笑。
笑声飘荡在山间,五月的槐花,开满了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随风起伏,任芳香四溢,让阳光都显得那么飘然超脱。
宁国国都阳城
宁太子去打平国快两个月了,宁王这次没有闭关清修,虽然按时早朝,也能坐坐御书房,却没有处理多少实质性的政事,朝中的事,都按部就班的走着,一些处理不了的事都以飞鸽传书的方式传给了宁太子。
太子府
夏宝怡又收到了林怡然的来信,这次信中说出了具体回来的日期,她高兴的拿到太子妃回事房,“母妃,来信了,三婶来信了,小白要回来了。”
“有说日子了吗?”
“有,母妃,三婶说,五月初八从宣城出发,大概是六月初回到阳城。”夏宝怡回道。
太子妃放下手中账薄,微微一笑,“这下你高兴了。”
“是,母妃,你不高兴吗?”
“当然也高兴。”
夏宝怡问道:“母妃,你现在习惯羊奶吗?”
“你三婶都说了,这个有助我的身体,母妃不习惯也得习惯啊。”
夏宝怡仔细看了看母亲的气色,“母亲,我发现你的脸色变得红润了,有一种白里透红的感觉。”
“真的吗?”太子妃也是个女人,听到女儿夸自己气色好,连忙伸手摸脸。
夏宝怡点头,“是的,母妃,不像以前那样腊黄了。”
太子妃笑道:“其实母妃已经感觉到了,现在处理一天事情,不像以前一样气喘虚虚了,就算中间不休息,也不感觉到累。”
“母亲,我现在走很久的路,也不感觉累了。”夏宝怡得意的跟着说道。
“看来你三婶说的慢跑加食补,真得很有效果。”
“我以后一直这样坚持做下去。”
“母妃也是。”太子妃现在几乎都断了人参这些进补的药,只跟女儿慢跑,喝羊奶,还有食补。
太子妃带着女儿一起吃了晚餐,晚餐后,娘俩又在一起乐了一会,见时辰差不多了,太子妃轻轻说道:“宝儿,天色不早了,赶紧回去休息。”
“不嘛,我要跟母妃一起睡。”夏宝怡赖着不走。
“昨天已经睡过一次,不能这样。”太子妃唬声说道。
“不行,小白一直跟三叔三婶一起睡。”
“你……小白还小……”
夏宝怡生气的说道:“我像小白这么大时,我可没有跟你和父王睡一张床。”
“谁跟你讲的?”
“我自己问嬷嬷的。”
太子妃摇了摇头,“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孩子是不能跟父母同床睡的。”
“母亲,那小白为何能?”
“……”太子妃差点说出,那是因为你三婶不是出生在我们这样的人家,话到嘴边还是噎下去了,想想老三媳妇对自己的帮助,她觉自己如果这样说,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母亲——”夏宝怡站到太子妃跟前,摇着她人胳膊,粘着她,让她答应自己。
太子妃被女儿摇得心软,破了规矩,“那行吧,不过,只能睡今天一晚。”
“是,母亲!”夏宝怡嘴上虽然答应,可心里却想,明天晚上的事明天晚上再说嘛。
哈哈……
文襄候府
黄世子要回来的书信已经到了文襄候手中,候夫人听说儿子回来,高兴的眼不见缝,“这孩子定是受了很多苦。”
文襄候哼了一声,“不吃苦,能保住我们黄家的荣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