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这位郎君,贵府真、真的收蝗虫?”
其中一个老汉鼓足勇气来到桌前,先给管事拱了拱手,然后小心的问道。
管事点点头,客气的说道:“没错,我们唐氏可以用粮食换蝗虫,一斤兑一斤。不过是陈年旧粮,放心,还是好的,就是口感差了些。”
“旧粮也好,嘿嘿,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啥时候吃过新粮,不都是拿着新粮换钱,自家吃旧粮嘛。”有粮食就不错了,还挑什么新旧?
灾年里,就算是发了霉的粮食,他们照样能吃!
几个老汉闻言,顿时喜上眉梢,直接把拿来的麻袋放到地上。
还是刚才那位老汉,继续说道:“劳烦郎君帮忙看看,小老儿这些蝗虫能换多少粮食!”
管事的冲着小厮使了个眼色。
小厮会意,拿着一杆秤来到近前。
“一共二十斤。可换二十斤粮食。”小厮过完了称,朗声说道。
管事的在账册上记了,然后命人量出二十斤的粮食。
老汉赶忙接了,打开袋子一看,虽然是旧粮,但成色看着很好,比自家往年吃得都好哩。
围观的人也都凑了上来,看清袋子里的粮食后,纷纷发出惊叹声:“娘哎,能换这么好的粮食?”
几个老汉先后将自己带来的蝗虫换成了等重量的粮食,一个个喜滋滋的,心里想着:这就回去继续抓蝗虫!
天上飞的哪里是蝗虫啊,分明就是粮食!
不止几个老汉这么想,所有亲眼目睹这一切的人都是如此想法。
王二妞的家人靠着王二妞,摆脱了佃农身份,置办了田地,当起了小地主。
但,苦日子过久了,王二妞的父母都十分勤俭。
因着王二妞的“梦”,王家去年就囤积了不少粮食,今年的庄稼也提前收割了。
家里根本不缺吃喝,但王家父母一听“蝗虫换粮食”的消息,还是忍不住加入到捕杀蝗虫的人群当中。
王二妞劝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父母扛着蝗虫去山庄。
“夫人见笑了,我爹娘实在是饿怕了——”王二妞苦笑着跟唐宓说道。
唐宓笑道,“无妨。”
王二妞还是觉得不好意思,想了想,道:“还有一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圣人、太子、诸位相公以及众朝臣全都吃了蝗虫,百姓们对蝗虫的敬畏少了许多。
至少不会再有乡间耆老带着百姓们去给蝗虫上供了。
而捕杀蝗虫,这个,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还是有些难度。
就在这时,唐氏山庄、王家田庄以及李氏庄子同时贴出公告:蝗虫换粮食,一斤兑一斤。
今年又是旱灾又是蝗灾,即便是京城周遭农户的日子也不好过。
户部及时调拨了钱粮,那也只是针对灾区。
而京畿地区,很不幸,并不是灾区。
大家已经做好了饿肚子的准备,卖儿卖女亦不是不可能。
几个田庄的公告,仿佛及时雨,让百姓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蝗虫居然可以换粮食哎,而且还是一兑一比例。
现在最不缺的是什么,就是漫天飞舞的蝗虫。
有了粮食做诱饵,百姓们的热情瞬间高涨起来,全家上下一起出动,甚至许多城中的百姓也加入到了捕杀蝗虫的队列当中。
当然了,还有更多的人在观望。
因为他们并不相信世间竟会有人拿粮食来换这些没用的虫子。
要知道,灾年里粮食比黄金都值钱哩。
还是那些最困难的贫户,率先拿着一麻袋的蝗虫去了最近的唐氏山庄。
唐宓一直在山庄坐镇,柳佩玖则跟着帮忙。
这日,唐宓命人将仓库里的粮食都搬出来,一麻袋一麻袋的堆放在山庄大门口,堆成粮山。
仆役们搬来桌子、粮斗以及笔墨等物,山庄管事亲自坐在桌后。
而唐宓则在门前一处开阔地上摆了一张大大的方榻,榻上摆放着小几、蒲团、隐囊。
方榻四周全都是帐幔,丫鬟婆子们站在帐幔里,随时听候差遣。
唐宓和柳佩玖并排坐着,面前小几上放着茶壶、糕点、水果等物。
“猫儿姐姐,你说会有人来吗?
柳佩玖用银签子插着一块寒瓜,小口小口的吃着,一边吃还一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