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宓才不管萧氏怎么想,继续按照跟李寿商量好的章程,有条不紊的处理家务。
解决完仆役问题,接下来就是整理李氏家产。
李立德被京兆府定了罪,是李家的大罪人,所以,抛开他私自购买的那些粮食,他的所有私产都被李寿翻了出来,充入公中。
李寿活了近九十年,做了李家几十年的家主,手里的私房不是一般的多。
饶是他花大价钱买了大批粮食,剩下的私房仍是十分可观。
金银玉器、珍贵文玩足足几十口大箱子。
还有温泉庄子、东市店铺、赵郡田产……唐宓带着几个善算筹的丫鬟足足整理了三天,才将李立德的私产整理清楚。
李寿从中分出来三成,几乎是敲锣打鼓的给李其璜送了去。
听闻此事的百姓们直说李寿厚道。
就是那些世家,也要赞李寿一句心胸豁达、本性纯良。
面对众人的称赞,李寿笑而不语,被人问得多了,才会喟叹一句:“不管怎样,五叔(李其璜)都是吾之血亲啊。柳氏太夫人,对我父亲亦有抚育之恩,不可不报!”
柳氏对李其琛有恩?
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李家的那段过往,纷纷暗地里唾弃:柳氏毒妇,若不是李立德、李祐堂庇护,李其琛坟头的草早就比人都高了!
李寿这般对柳氏,绝对是以德报怨,足见其心性啊。
李寿并不在乎钱,他在意的是如何重振李家的威名。分财产给李其璜,主要是看在他“识趣”的份上,只要李其璜及其子孙继续“识趣”,李寿也不吝啬“宽厚”。
李寿不知道的事,他给李其璜分金的举动,给了一些人信心。
“阿宝,你们不要跟郑家的人回去,还是留在李家吧。”
李敬蓉急吼吼的说道。
“可阿婆和阿姨都走了,我们怎么好继续留下来。”郑宝擦去眼泪,眼底满是迷茫与惶恐。
“阿姊,怎么办,你快帮阿宝她们想想办法啊。”李敬蓉忙拉李敬芙的袖子。
李敬芙看了眼可怜兮兮的郑氏姐妹,犹豫好久,才低声道:“去求十八嫂吧——”
这可是她们姐妹的秘诀,只要讨好了十八嫂,在李家就不会受委屈!
报复?
如果唐宓知道那些族人的想法,定会说一句:亲,你真的想多了。
他们夫妻忙正事都忙不过来,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报复?
其实,不用李祐堂提点,李寿和唐宓也早就商量过了,这件事,只追究首恶(也就是李立德啦)!
至于那些族人,只要不主动给李寿添麻烦,李寿就不会理睬他们。
是的,不理不睬,权当没有关系的陌生人。
这是李寿针对李氏族人的态度。
当然了,也不是一棍子打死,族人中某些品性不错、老实本分的,比如那几家相信李寿唐宓,冒着得罪李立德的风险,硬是将孩子送到东庐书院的族人,李寿就会继续提携。
还有一些懂得感恩的人,李寿和唐宓也乐意帮扶一把。
分了家,“送”走了李其璜一家,李其琛也要搬家。
榕院被李立德命人放了一把大火,虽然仆役们拼命救火,也只堪堪保住了东西跨院,主院被烧了大半,根本不能住人。
李祐堂在离开前发了话,让李其琛搬到榕院后面的柳院,待榕院修缮完毕后,再搬回来。
原本,李其琛还想直接搬到西路。
李其璜一家搬走了,整个西路都空了下来。
李其琛心里很清楚,李寿已经是李家家主,他虽然还没有子嗣,但看王家夫人(也就是唐元贞)是个好生养的,女肖其母,唐氏应该也不会太差。
若是一切顺利,李寿很快就会有自己的儿女,而东路一向都是有李家未来继承人居住。
李其琛想提前将院落腾出来给还不知在哪儿的孙子。
萧氏却不想这样。
过去她和李寿有着共同利益,所以,她暗中帮忙,给李寿提供了线索,帮他迅速的找到了证据,最终扳倒了李立德。
待李家的一切尘埃落定,偌大一个李家归到了李寿手里,萧氏又起了小心思。
为了她的小算计,萧氏不想早早被打发去西路,成为日后的旁支。
偏她的这些小心思根本无法跟人说,就在她暗自焦急的时候,李祐堂发了话,顿时让萧氏有了盼头。
噫,李祐堂很少插手家里的事,他走都要走了,却偏偏提出让他们一家留在东路,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