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见陆文不只长得好看,对答也进退自如,不由更想逗他说话,“ 孩子,你可是在入学的学子。”
陆文对着老者点点头说道。“家境贫寒,才入学几个月而已”
不管陆文的学问如何,但他的礼仪进度确实已经很好了。老者也没有想到入学几个月竟然能达到如此程度,
不由的在问道。“可是城南的青山书院入学。青山书院可算是汇集了临州的人杰地灵。能教出你这等学子也算在情理之中。”
陆文刚开始还以为老者也许就是青山书院的老师之类的人,毕竟他没有明显的身份标志,一身文人气度又如此明显,
只是他恭维青山书院,却不了解书院详情,“小子并不是青山书院的学子,而是刚刚在族学中入学,不过小子在族学中开蒙个几年,估计也要入青山书院继续学业。算是青山书院未来的学子吧。”
老者没想到陆文说话还如此有趣!许是心情好,想找人说说话,“人家散的是喜钱,虽说没多少,但也算是钱,你不是说你家境平寒吗?为何说会不需要钱?
这些抢钱的百姓只是为了温饱度日,你作为文人却花钱如流水。所以你应该是比他们更需要钱才对。”
陆文一个人站在这里也是无聊,有个人说话也觉得挺好的,便笑道,“小子并不认为温饱和学业相比,是学业更重要,若是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学业又如何继续?”
老者是文人脾气,见陆文竟然把学业和温饱做对比,温饱还成为重要的,不由地指责他。
“你怎么可以如此认为,你当知道我们大楚以文当先。以文治国,若是没有文,国又何为国呢?如果国都没有了,温饱更是谈不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陆文摇摇头,回道。“老伯,这话是从国家大义方面设想,可老伯也想想,若是从百姓方面作为设想,又会有所不同。”
老者也没想到这样大义凛然的答案,竟然没有把陆文一个孩子给震慑了,没好气的示意陆文给他举个例子,怎样从百姓的角度设想。
陆文也没含糊,“若是有几户人家生活在深远山里,那他们是否需要学文,是否需要国家?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如何能让一家人过上温饱的日子。
这才是从小处设想,若是从大处设想,当然是老伯的理论更为合适,老伯扪心自问,如今我们大楚国,是应该从大处设想,还是应该从小处设想?”
老者没想到他没震慑住陆文,却被陆文的言论给震慑了,虽然有点大逆不道,
可他说的也没错,一个是大视角,一个是小视角,
从政治的角度看,肯定是要从大视角出发,只是从百姓的视角来看,确实是温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