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的所有来稿,无论好坏,都会通过《海棠诗社》刊出,以示评选标准的公开、透明和公正。

海选稿里的前一百名,可以进阶第二轮评选,这一百人投的诗稿,不但可以刊登在《海棠诗诗》,《京城周报》上也会分出专门的版面刊载。

比起小众的《海棠诗社》,显然是《京城周报》的发行量更大,影响力更广,吸引力更足。

人生在世,所求无非名利二字。

太史公说的好: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作诗投稿这件事,除了一点笔墨费,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可一旦胜出写,却能获得巨大的声望。

如此一本万利……不,几乎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但凡是个会做诗的,谁不愿意来掺一脚?

在收稿的一周之内,全国各地投来的诗词有将近两万首。

如果不是征稿启事上明确规定了,一个人只能投一首,只怕收到的还能更多。

这是个大工程,整个出版社和海棠诗社,都前所未有的忙碌了起来。

他们一边筛选评定诗稿,一边按照来稿顺序,陆陆续续把那些诗词刊登在《海棠诗社》月刊上。

甚至于为了能把来稿尽量快地刊登完,原本一个月只出一期的《海棠诗社》,那个月硬生生出了三期,其中两期别的内容都没有,全是各地投来的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