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别和我装乖 陈不二 1855 字 2023-12-19

而中影的三试是群体面试,大概七到十个人一组。

林云笙复盘到这里,突然看向陆钧行:“所以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什么?”陆钧行不明所以。

林云笙轻笑出声:“一旦你三试考砸了,估计当天就会被捅上微博话题榜。”

意识到这点的陆钧行开始哀嚎,嚎到一半又惨惨戚戚地瘪了瘪嘴:“我还是先考虑能不能过初试吧。”

“出息。”林云笙卷起一张资料纸,当即敲了一下陆钧行的后脑勺。

三试的群面主要是对命题讨论与即兴表演的考察。

林云笙倒不担心陆钧行的即兴表演,只是额外叮嘱:“不要因为在学导演就把表演彻底丢掉,那是你在三试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的加分项。”

陆钧行点了点头,又问:“命题讨论是讨论电影或者导演吗?”

“不止,其实更多时候会侧重时事热点,或者让你阐述对于某个现象的看法。”

陆钧行不是毫无想法的人,只要日后有意关注时事、积累观点,从一件事情里看到一个出彩的角度,对于他来说不是太难的事情。

在林云笙看来,陆钧行更大的问题在于表述。

每当他要说明自己观点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绕车轱辘,散乱的语言逻辑,跟不上他真正的想法。

“接下来我会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尽量帮你调整到能精炼准确地表述观点为止。”

为了方便在陆钧行的脑海里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影视知识体系,林云笙决定把世界电影史的课程先提上来讲。

一个上午,林云笙通过几部经典的影片,帮陆钧行理清了从电影诞生到好莱坞黄金时期之间,电影的基本发展脉络。

陆钧行宛如久旱逢甘霖,他听得很满足,也被林云笙纠正了许多的观念误区。

从前陆钧行觉得,默片相较于有声电影,应该是一种待发展的影片类型。

但林云笙告诉陆钧行,这种说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默片处于世界电影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时段,也理应被归类为一个特殊的片种。

实际上,在声音出现之前,默片就已经创造了一个完美而单纯的视觉艺术。

正是因为声音的出现,使得电影变得更加真切,电影的记录功能再次被凸显,与艺术创造之间逐渐开始出现新的隔膜。

林云笙哪怕是讲电影史也不死板。

他会适当的在里面穿插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然后带着陆钧行去验证或者推翻它们。

比如他说之前很多人认为,自导演格里菲斯之后电影语言没有真正的发明。

因为早在默片时代,格里菲斯便在偶然的机遇下,奠定了日后故事片的基本叙事模型、叙事路线与视觉语言的元素。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党同伐异》这部电影里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格里菲斯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交替剪辑,给观众一种‘两件事情同时进行’的既视感,这便是电影剪辑里沿用至今的交叉蒙太奇。”

“不过这次我可以先告诉你,当戈达尔带着他的《筋疲力尽》登上世界电影的舞台之后,格里菲斯对于电影语言的统治,便就此宣告破灭了。”

“此后的人们,更是将世界电影史直接划分为:戈达尔之前与戈达尔之后。”

“接下来是欧洲电影运动的内容。”

陆钧行将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兴致高涨地写上了欧洲电影运动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