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一环后又扣一环

中小世家心头痒痒,也悄悄伸出了试探的小脚丫。

现在的中小世家,曾经也是东汉魏晋的高门大族,都想“正本”,都想“清源”。

当这把火烧到了包括隋朝皇室和唐朝皇室在内的勋贵身上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场辩论会戛然而止。

谁不知道隋朝皇帝的弘农杨氏与唐朝皇帝的陇西李氏出身是怎么回事?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官报继续发行,哪怕李唐的“陇西李氏”和太上皇后所在窦氏家族的“扶风窦氏”被起底,朝廷也没有中止这场讨论。

世族子弟吵红眼的情绪冷静下来,窥见了这件事背后必有大阴谋。

“陇西李氏”赶紧站出来,说别胡说,李唐就是出自陇西李氏。

“扶风窦氏”更是情绪激动,扶风郡所有老百姓都说太上皇后是他们那的人,谁敢说不是,他们就要去砸谁家的门。

至于弘农郡的百姓,已经在嘲笑别人是在嫉妒他们郡出了皇帝,我们郡现在的郡守就是前朝宗室呢。

“陛下究竟想做什么?”

“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

“世家门阀通过几百年的特权,让民

间都相信他们确实清贵,高人一等。”亡后,祖孙三代都住在咸阳。但“郡望”就是这样,哪怕已经在外十代人,他们的郡望仍旧是“琅琊”。

不过已经在“郡望”所在地没有族人的世家,就是没落了。

琅琊王氏的族人散落全国各地,长安也有不少。

李玄霸给王云制造假身份的时候寻的不是王弘直这一支,但当王云已经出名后,王弘直也会坚信王云就是他的族人。

听闻李玄霸曾见过王云,王弘直还希望晋王殿下能牵线,让他和这位族亲“恢复”联系。

他甚至希望能让儿子拜在王云大儒门下读书,听得李玄霸差点憋不住笑出来。

王弘直在史书中名声不显,但他儿子王方庆是武周难得履职时间较长还能善终的宰相,算是较有名气。

王弘直与儿子王方庆都是方正之人。

在原本历史中,王弘直曾是汉王李元昌之友,因劝说李元昌不要狩猎无度扰民,被李元昌疏远,后来与荆王李元景交好。

好吧,又是狩猎无度。大概“狩猎无度”是李渊传给儿子的“遗传毛病”。

从这件事,不仅可以看出王弘直的方正,也可以看到王弘直或者说琅琊王氏有意向李唐宗室靠拢,试图在李唐重铸琅琊王氏的辉煌。

王弘直一脉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子孙出现了四个宰相,且都是良相。可惜琅琊王氏最后的余脉忠于李唐,在李唐灭亡时,几乎和李唐同休,自五代起再无人入列传。

王弘直在原本历史上本就会特意与宗室交好。李玄霸送上门来,且又是世上有名的贤能之人,王弘直当然对李玄霸十分殷勤。李玄霸离开魏州后,他也一直关注着李玄霸的一举一动。

当发现李玄霸“游山玩水”的行为后,王弘直原本有点不喜,想要劝说李玄霸以公务为重。

但很快,王弘直就意识到李玄霸的行为背后肯定有深意。

楚王李智云怠慢公务很正常,但在幼年时就才名远扬,帮兄长打天下时更闯出“算无遗策”赫赫威名的晋王李玄霸,绝无可能突然成为纨绔亲王。

王弘直又观察了李玄霸一些时日,将李玄霸游山玩水的地方画在舆图上细细琢磨,终于意识到了什么,惊出一身冷汗。

“算无遗策,算无遗策……哈。”王弘直擦了一下额上的汗珠,苦笑道,“我此举是否也在你的算无遗策中?”

王弘直闭上双眼,紧握的双手忍不住轻微颤抖。

如果他的猜测为真,那么这么重要的事,晋王居然会让他查到,就只可能是故意为之。

他仿佛看到了当初与晋王喝茶论道时,晋王那永远大局在握的微笑。

请君入局,君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