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现在该怎么办?
姜采青再一次搜索原主的记忆,还是一无所获,穿成这样就够倒霉的了,竟然还没留下原主的记忆,从柳妈妈絮絮叨叨的劝说中,得知原主应该是张安臣从濮州带回来的一个贫家女。且不说濮州远在千里之外,就说能为了银子把她许给个半老财主做妾的家人,她就算寻回去又能怎样?
好在原主也是初来乍到,本就人生地不熟,姜采青倒不必装什么失忆了。
姜采青心里弱弱地叹口气,听着门外那两人继续小声闲聊,无非说些张家这几天的事情,提起裴氏兄弟如何吩咐人料理丧事,请了华宁寺的僧人要做七七四十九天的超度法事。又聊到厨房里打杂粗使的婆子偷懒脱滑,赵二媳妇忿忿地抱怨说,这几日家里散乱,那婆子竟越发不老实了,厨房里丢了两斤才买几天的白糖。
“……顶好的细白糖呢。我明明就放在案板旁边橱子里的,哪儿也找不着了,问她还不承认。她要没拿,还能有谁?如今没了大娘子管束,竟养出家贼来了。”
“我看也说不准。而今宅子里乱作一团的,张姓族中那些个厚皮脸的婆子、孩子四处乱钻,还指不定谁偷了去呢。赵二家的,如今你可不要多生事端,当心得罪了人。”
“哎,我也没敢声张,声张了怕也没人顾得上理会。 柳妈妈,你坐你的,我得赶紧回去了,今日来人多,晚上要给华宁寺诵经的师傅们准备斋饭,还有裴家的两位公子爷,总得要好生弄些精细的吃食才行。”
“去吧去吧,如今官人和大娘子的身后事全指望两位公子爷呢,那可是正经的贵家身份,你可千万仔细了。”
哎哎,别走啊,刚才说到的汤饭吃食呢?
姜采青正听得好好的,门外那赵二媳妇却站起身就走了。姜采青摸摸肚子,真心觉得自己这样浑身无力,一方面是被穿越大神坑的,更重要一方面是饿的,饿的!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 正懵逼呢没心情吃,两顿不吃也算作没胃口吧,三顿不吃……关键是她从夜间醒来躺到现在,除了柳妈妈来倒了两回茶水,根本就没人给她送饭来好不好?姜采青又想起柳妈妈刚才的话,什么叫“拿来怕也是白拿”?她亲口说过不吃了吗?
倒霉催地穿到这境地来,上吊没死成,难不成还要饿死她?
可是,从夜间醒来到现在,她就在这床上躺着不言不语,旁人眼里她是太伤心,看着分明一副生无可恋的茫然表情,她又不好开口直说,眼下她要怎样才能吃到饭呢?
姜采青心里哀怨着,侧头看看门旁柳妈妈的半个背影,便故意动了动身子,想弄出些动静来。这一动弹,才发觉一整天躺得僵硬,肩背都酸痛了,嘴里不由得发出一声呻吟。
第3章 姜氏
“哎呦,你醒啦?可算是醒了。”
柳妈妈听到动静,忙几步进了屋里,便看到床上的姜采青睁开一双明澈的眼睛,安静地望着她。柳妈妈一时间却又找不到话说了,心中还在拿不准要怎么称呼这位,稍稍犹豫一下,索性转身去床头小几上倒了碗茶,一手端着,一手就去扶姜采青,口中劝道:
“你好歹喝口茶吧。这样水米不进的,怎的能行?”
姜采青由着柳妈妈扶了她半坐起身子,茶碗便送到了嘴边,细白瓷的碗中茶色清亮,并没有茶叶,想来茶叶是放在壶里泡煮的。姜采青就着柳妈妈的手两口喝光茶水,嗓子里顿时舒坦了些。她暗暗嘘了口气,由着柳妈妈又把她放下躺好,觉得浑身躺得都酸了,索性自己抓起一个枕头靠在身后,想了想,挑了个安全的话头问道:
“柳妈妈,什么时辰了?”
柳妈妈竟愣了一愣,似乎根本没想到她会开口说话,回过神来忙答道:“申时过了。这会子官人已经小敛了,您要不要起来去磕个头?”
申时?姜采青在心里子丑寅卯地推算了一番,大约是下午的五六点钟,看看外头天色,已经黄昏了,便猜测这应该是偏北方地区的秋冬季节。她琢磨着,总不好直接开口说我饿了要吃饭,心里在“出去磕头”和“躺着挨饿”之间斗争了半天,实在是哪样都不情愿。
正在为难呢,又听柳妈妈说道:“看您这都一两天水米没进的,这脸上半点血色都没有,起来怕也是站不稳。听老奴一句劝,万般皆是命,好死不如赖活着,像你这样的良家出身,想来总还是有活路的,千万莫要再寻死觅活。官人和大娘子的丧期还长着呢,这天都要黑了,倒不如老奴去给你端碗汤来,你好歹先喝上两口,也好有力气去前边磕头守灵。”
姜采青听她这番话,耳朵里抓住的最关键一句,就是“端碗汤来”,这柳妈妈实在不错啊,越看越顺眼了,真真是好人,大好人!
她这会子肠子都饿得纠结了,却又不敢表现得太急切,便只好看了柳妈妈一眼低头不语。柳妈妈见她半天不说话,觉着可能是听进去了,便转身往外走。走到门口仍不放心,转头交代道:“老奴去去就回来,就一小会子,您可千万莫要再弄出什么想不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