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页

熊老说:“我倒是认为这是温病。”

这话一出,其他人都是一怔,好家伙,直接重来了。

熊老看着手上的资料,说:“我分析了这个病啊,是以温热类和湿热类疾病为主,应当要遵循温病的辩证。”

“就像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舌苔厚腻,口干,口苦,腹泻,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

“当地是处在寒湿之地没错,但是你们要考虑到冬季阳气潜藏体内,腠理闭塞,更容易郁而化热,所以应该是湿热疫。”

“而根据这个基础来分析证型,我们可以根据病情发展的阶段不同。初热期,重症期,危重期和恢复期,每一个阶段都分析不同证型加以讨论。”

好了,又出新的意见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王玉光说:“我个人认为这个病的病因是以湿为基本属性的疫疠之气,从发病的季节、气候还有病邪的性质来看,这是湿邪为主,我更认为是湿毒疫。”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眉头都皱了起来。

顾植山则道:“诸位,听我说一句啊,我们分析疫病或者时病,都是要考虑到时间的。你们看看现在是春节前后啊,是岁气交接的时候。”

“所以这个病机啊,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在分析病人病情的时候,可不能专注过分析一个两个,或者执拗于某些细节,而是要站在整体上进行分析。”

大家点点头,还觉得挺有道理。

张德中院长问:“那您从整体上来分析,这次的病疫属于什么?”

顾植山说:“跳出细节的不同,放眼从整体上来看,我们不难分析出这些病情总体上都是以燥和湿多见,所以我觉得属于燥湿疫。”

好家伙,又来一个!

本来大家觉得这个整体观的角度非常好,可是你这个整体观得出来的结论,怎么又是新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