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影片有野蛮原始纪录片感,仿佛在看一处原始森林中凶兽为生存互相撕咬。

用网络话语来形容是,全是感情,没有技巧。

当然没有技巧是玩笑话,上帝之城的后期剪辑是丹尼尔·雷德森,他和导演费尔南多是最佳拍档,雷德森的剪辑技巧极为强大,还体现于《摩托日记》,擅长用多变的剪辑,让作品充满故事性,何况上帝之城本身故事性就强,只论剪辑上帝之城进个世界20没问题。

[故事背景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里约热内卢

主角:火箭

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他见惯了贫民窟的暴利与血腥,所以发誓一定要走出贫民窟,他也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演员要求:不要有太多名气,也不要是完全素人,要贴合背景的黑人演员。]

“特意写了背景,我必须要看看,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30年是什么情况。”在不查询资料的情况下,吹哥只知道那个年代似乎是贝利在球场纵横的年代,也不怪他,不是专门学这方面的,谁会关注巴西历史如何。

在六十年代开始进入军政府的独裁统治,然后一直到八十年代国情在不可救药的层面持续狂奔,独裁外加通货膨胀,国情怎么样光想想就知道,吹哥大致看完一遍后,才感觉到导演这世界背景设计得妙,是将巴西最混乱时期都包含进去。

“需要三流小演员,演技好是肯定的,要贴合背景的话……”吹哥想了想,一方面肯定是以巴西演员为主,另一方面需要有贫民窟关联的经历,要具有原始的野感。

很显然,这两个要求,不是他资料库能够查询到的,因为他资料库的演员都挺有名气,必须去一趟巴西。

第693章 不给我面子?

巴西,近些年许多电影在巴西取景,没别的,性价比高,特别是里约热内卢基督山,以及救世耶稣像,更加是频繁出镜,基督像张开双臂拥抱的正前方是摩天大厦以及繁华的商业街,可在右前方是著名的罗西尼亚贫民窟。

在电影的取景宣传下,罗西尼亚贫民窟成为了景点,也不知道外国人为什么会请导游,然后抱团来看巴西穷人,反正要说起来罗西尼亚号称很危险,实际在里约一百多个贫民窟中危险程度较低。

罗西尼亚能够很好体现街头文化,房屋五颜六色的涂鸦胡乱,深受全世界导演们的喜爱,不过在巴西留学或者是工作的人应该了解,更危险混乱的贫民窟别说涂鸦,连房屋基础的粉刷都没有,暴露在外的红砖,像极了一大片烂尾楼堆积在一起。

小楼完工都要交房产税,埃及人选择不修房顶,巴西人不粉刷,因为房产税的征收对象是完工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