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舜可以随时跳出轻音乐或爵士音乐的旧模式,也能一眨眼跳回来,他的配乐如同音乐精灵那般,似乎无所不能,并且包含灵气。

《随音乐》只是五部电影的后期配乐,但也展露出精灵的多变与全能,我们应该庆幸,能够见证一位伟大的导演诞生,也能够见证音乐精灵的灵动!”

如同谈起莫扎特是“音乐神童”,谈起肖邦是“钢琴诗人”,楚舜万万想不到,谈起他在音乐方面的,第一个被人记起的外号“音乐精灵”,尼玛是花花公子给的。

专业的音乐期刊要么周刊,要么月刊,所以第二天马上出来不可能,但《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名声很大的报刊,接收到这些大牛们的来稿。

第507章 楚舜有病

《音乐只有先后,没有高低》作为灰色女士的纽约时报,在次版头条登出。

作者康犸,标题还改编自楚舜的结束语:“思想只有先后,没有高低之分,所以配乐也没有最满意”,但传着传着视频标题这句话就变成楚舜本人所说。

人们乐意接受厉害的话是厉害的人所说,好似多数人不愿意相信《飞鸟与鱼》作者不是泰戈尔,也不愿意相信《见与不见》和仓央嘉措一点关系也没有。

言归正传,作为世界级的作曲,以及钢琴家,康犸的评价感觉有些跑偏,或者说看完纪录片后感慨万千,一股脑的发表而出——

[楚舜的音乐流传于原声音乐大碟,为电影创作的片头曲、片尾曲,常年会登上欧美多国音乐榜单,常常会疑惑无数不明所以的听众,“这首歌为空降第一”、“出自于什么专辑?是哪位歌手发布的单曲嘛?”、“还挺好听”。

《我心永恒》、《摇滚已死》(黑客帝国主题曲)、《让美好时光流动》等片尾曲,对欧美乃至于全球艺术形态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自九十年代末资本热浪进入的好莱坞,代表电影向工业完善的进程,片尾曲逐渐低廉化、随意化,代表意义被无限压缩,甚至不如电影宣传曲用心。

对这样的现象,楚舜从未正面做出过评价,但他也用自身行动,反抗资本的裹挟。

“因为楚舜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位音乐人,但他对音乐非常尊重。”这是出自2035年7月19日玛莎·羊佩教授在著作《导演与音乐》中对楚舜导演的评价。

在书中玛莎教授列举一例,在电影临近上映阶段,在导演回看阶段,发现配乐错音,楚舜立刻回撤电影,更换档期修改,宣发公司、影院、制作方和剧组没有任何一方支持楚舜的决定,但楚舜导演坚持己见。

许多人看到这段不相信,认为是玛莎教授编造故事,直到纪录片《随音乐》的上映。

楚舜似一位细心的工匠,在全神贯注地做一件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