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走这一路,有什么感悟呢?”

提起这事,陆时冬就有话说了,这一路上,每到一处城镇,他都要用心观察当地民生如何。其他人去打听当地土地产,他就到茶楼里喝茶。一般这种地方,读书人是最多的。他们在政事上懂得比普通老百姓要多一些。听得多了,陆时冬也受益良多。

陆时冬把自己在路上写的几篇时政文章拿给陆时秋看。

陆时冬弱项就是时政。长时间待在底层,他的政治敏感度远远低于其他学子。

但是这几篇文章明显有了提升,陆时秋指了里面几处小瑕疵,让他改改,又赞道,“四弟这趟没白走。这几篇已经大有进步,接下来要多多努力。”

陆时冬自个也觉得这一趟没白来,亲耳听到三哥夸赞,他心里有些小得意,面上便也带了几分欣喜出来。

四人说话功夫,三个丫头很快张罗好一桌饭菜。

四荤四素,配着大米饭,香喷喷的,吃了一路干粮的三人,闻着都馋了。

陆时秋见他们答非所问,便也不再废话,邀请他们过来吃饭。

大家边吃边聊。

明天还有要事要办,三兄弟也没喝酒。唠嗑后,就各自回房睡了。

陆时秋问起家里两间院子,木氏从包里掏东西,“我原本照你的意思卖出去。可公爹不让,说家里已经给宏一买了个院子,宏三,宏四,宏五都得买。所以就把那两个院子买了。”

陆时秋也没放在心上,“也行。”他问道,“柳大姐怎么来了?她不是在苏家吗?”

木氏叹了口气,“人家是一家子,你让他们分隔两地合适吗?大丫心善,让柳大姐跟着一块来了。”

“那大丫咋办?”陆时秋有些坐不住了。

“没事,大丫说她会重新买个婆子。”

陆时秋放了心,“也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