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身着一身青布长衫,面容儒雅,脸上挂着恰到好处地笑容。
两人寒暄一阵,陆时秋得知对方姓晏,名三奎。
“请陆状元到二楼雅间说话吧。”
陆时秋点头。
二楼雅间,小厮奉完茶盏,退了出去。
晏三奎正在翻看这两本书,他动作不急不徐,眉峰紧锁。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他才清了清嗓子开口,“我听闻陆状元擅长写诗,会试时写的诗脍炙人口,是难得的佳品。不知您有没有诗作,我们书店可以为您效劳?”
陆时秋放下茶盏。的确,他写的诗就连天皇都叫好。可是诗作固然好,却不是他的志向。
陆时秋转了转手指,“你是看不上这两本?”
晏三奎摇头,“陆状元文采斐然,才华横溢,名不虚传。只是这两本内容新颖,我们书店要冒极大风险。而您的诗非常有个人特色,粗通文墨的人都能看懂。要是能刊印,绝对卖得出去。”
任何一种新事物在刚开始的时候,都要冒大风险。
要是爆款,他们书店能赚得盆满钵满。若是不成,他们估计连本都收不回。
尤其陆时秋还是状元,就冲这个名头,他的润笔费就不可能低。
陆时秋敲了敲桌子,“如果我连诗作一块刊印,你们能出多少润笔费?”
晏三奎见他心动了,弯了弯唇角,“首印一千本。楼如先生润笔费是千字三百文,我们给您翻倍。若是加印,还会给抽成。”
他比划了下手指。